中新網濟南5月22日電(趙叢浩 張欣)22日上午,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“明湖高端對話”第三場在山東省圖書館大明湖國學分館成功舉行。本場對話主題為“儒家倫理與巴哈伊倫理”。
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立文,巴哈伊國際社團駐聯合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巴尼·杜加爾,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、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、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張志剛,臺灣慈濟大學教授、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安梧出席活動,並圍繞主題進行深入探討。山東大學教授、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玉順主持了本場對話。
  本場對話首先圍繞儒家倫理與巴哈伊倫理的比較展開。張志剛指出,近一百年來的信仰研究從“比較”逐步深入到了“對話”這一層面,而“最好的對話”應該圍繞人類在全球化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,這種“對話”也應該繼續“向前走一步”,就各大傳統、信仰的本質精神開展對話。
  杜加爾簡要介紹了巴哈伊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,並認為儒家強調人在社會關係中存在,要信任不要對抗等觀點,與巴哈伊的主張一致,都是為追求了全人類的福祉。張立文將巴哈伊的核心思想概括為“上帝唯一,宗教同源,人類一體”,並從抑制人的貪欲、對人類的愛、正義、境界四個方面對儒家和巴哈伊的共同點進行了概括。林安梧則把宗教分為“聽的宗教”和“說的宗教”,認為儒家是一種“聽的宗教”,強調傾聽,基督教是一種“說的宗教”,強調話語。他認為 ,未來宗教的發展趨勢是像基督教那樣的一神論主張的鬆動,巴哈伊則正是這種轉變的先聲。
  本場對話還針對宗教的起源和同源性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。張立文主張儒家是一種“人文型精神化的宗教”,把恐懼看作是各種宗教的起源。要應對人的恐懼,就應該立足於“和合學”,遵循和生、和處、和立、和達、和愛五大原則。張志剛從歷史的角度,認可宗教恐懼起源說,並補充說“終極關切”也是宗教的起源之一。林安梧反覆強調“教出多源,道通為一”,認為儒家可稱為儒教,儒教之教即是宗教之教,又是教化之教,而巴哈伊破解了宗教排他性難題,更傾向於教化之教。同時,他認為不能用西方諸如教團、教主、教義這樣的宗教判定標準來衡量儒教,並舉例子解釋說這就像同樣都是餐具,不能用叉子的標準去評價筷子。杜加爾也結合自己的經歷,把巴哈伊的來源歸結為對人類的愛。他們都認可,在價值理念的層面上,宗教具備同源性。
  對話結束後,四位嘉賓圍繞“人類共同倫理”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。林安梧主張把“愛”或“仁”作為人類的共同倫理。張立文引述了“以他平他謂之和”的說法,認為倫理的底線是對他者生命的尊重。張志剛結合當下的研究,認為倫理底線與法律有重合之處,應該跳出尋找倫理底線這種思維,從“真、善、美”的角度對人類共同倫理進行闡發。(完)  (原標題:尼山論壇第三場明湖高端對話:教出多源 道通為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04blgsq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